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聚焦一丹 > 媒体聚焦 > >从区域卫生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指标看建设规划

从区域卫生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指标看建设规划

【摘 要】 当前,全国区域卫生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本文主要通过对测评指标体系的剖析,讲述了如何以测评指标为指导开展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规划工作,并强调了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自2012年以来,不断有省、市开展了区域卫生信息标准化试点建设及互联互通成熟度等级测评工作。测评主要依据《区域卫生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指标体系》结合已发布的国家相关标准规范进行,因此在区域卫生信息顶层规划的需求调研阶段要特别对照测评标准,关注已建、在建和未建信息系统间的兼容性和约束性,将测评工作指标体系和成果评估体系结合在统一的建设规划总体框架内。

一、测评指标体系轻解读
区域卫生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采用百分制记分,主要从4个维度对区域卫生信息化情况进行综合测试和评估,其中数据资源标准化建设占30%,互联互通标准化建设占40%,基础设施建设占15%,互联互通应用效果占15%,统共涉及17项测评指标、371个测评内容。测评指标根据指标性质划分为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根据指标功能分为评分指标与评级指标,还可根据适用性分为省级平台指标与地市级平台指标。测评指标情况如表1。

在数据资源标准化维度,数据集标准化主要考察市级平台EHR数据集的数据类型、表示格式、数据元值及代码等内容;共享文档标准化主要考察市级平台EHR共享文档的结构与内容等。
在互联互通标准化维度,技术架构情况主要考察信息整合方式技术、资源库建设、身份认证及门户服务等内容;互联互通服务考察的是标准基本服务的功能;平台运行性能考察的是平台服务应用响应时间。
在基础设施建设维度,考察的是平台相关核心设备情况、平台网络情况及网络安全、平台相关信息安全和平台相关业务应用系统建设。
在互联互通应用效果维度,基于平台的业务应用建设和应用情况考察的是服务应用的方式和应用程度;区域卫生信息互联互通情况考察的是互联互通接入和效果情况。
区域卫生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的实际意义主要是从以上这四个评价维度延伸:第一、基于数据的集成能力,是否能够在区域医疗各方面联合应用;第二、区域内是否具备信息流动的能力;第三、是否具有很好的基础设施平台,包括硬、软件、虚拟化的应用,资源的调整分配;第四、信息必须是标准化应用。通过标准化改造,发现不足,改进不足。

二、测评指标对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规划所提出的要求
《区域卫生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指标体系》重点厘清了区域卫生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方案的具体范围,从哪些方面来体现“测”(测试)与“评”(评价)。通过对指标系统化的分析梳理,可以规范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自身的建设要求,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需采集的数据指标,还可看出测评对区域医疗卫生业务域应用系统的需求,从而引导我们根据测评指标导向进行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规划。
(一)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为实现区域内信息的共享与交换,支撑各类业务应用,提升医疗管理水平,需建立标准统一、架构规范、安全可靠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在《测评指标体系》中,从平台技术架构、互联互通服务功能、平台基础服务平均响应时间、平台运行性能等方面规范了平台互联互通的建设标准。而针对平台所采集的数据资源,则提出了EHR数据集、EHR共享文档、卫生统计指标、注册服务数据集、EHR索引数据等指标要求。
从平台测评指标来看,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作为各业务应用系统的支撑平台,是六大业务应用纵横连接的枢纽,因此在建设时不仅需注意平台自身建设的标准化规范化,还需注意所采集各类应用系统数据的标准化,促进全面、完善、高质量的数据采集,全区域医疗数据的共享,才可提升便医惠民的服务体系。

(二)公共卫生应用域
公共卫生业务应用系统的建设,目标在于构建分工明确、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调互动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促进城乡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疾病预防控制系统需采集传染病报告、预防接种、食源性疾病报告、职业病报告等疾控相关指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处置管理系统需提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醒等指标;妇幼保健管理信息系统需采集新生儿家庭访视、儿童健康检查、产前随访、产后42天健康检查、产后访视等指标。
因此依据测评所采集的公共卫生相关指标,公共卫生应用域内需规划建设疾病预防控制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与决策系统和妇幼保健管理信息系统。

(三)医疗服务应用域
医疗服务业务应用系统的建设,目的在于深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建立起以患者为中心的管理体系和服务体系,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的纵横向流动。测评指标要求建设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实现2型糖尿病患者随访、高血压患者随访、重性精神病管理、健康体检等应用;建设区域医疗卫生业务协同平台实现个人基本信息调阅查询、健康档案调阅、电子病历调阅、重复检查检验提醒、重复用药提醒、协同公卫报病、协同公卫随访管理等应用;建设预约诊疗平台实现预约挂号;建设远程医疗服务系统采集转诊(院)信息、会诊信息,实现远程会诊、双向转诊等应用。

(四)医疗保障应用域
医疗保障业务应用是为推进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整合与完善,提高区域医疗保障水平,实现对各医疗保障制度相关信息的综合管理。需建设社保、新农合与基本医疗保险服务系统和商业医疗保险公共服务系统。社保、新农合与基本医疗保险服务系统与和商业医疗保险公共服务系统主要采集基本医保覆盖(新农合)、基本医保筹资、基金使用与受益等指标

(五)药品管理应用域
为响应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要求,建立基本药物管理与服务体系,完善基本药物管理和使用,强化药品、医疗器械招标采购、物流配送、临床使用监管,需建设药品采购管理信息系统和药品供应链管理系统,采集药品供应保障、卫生材料供应等指标。

(六)计划生育应用域
为了提高计划生育公共服务管理能力,加强人口综合信息服务,需建立全员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与全员人口库的整合。测评指标明确指出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需符合“46312架构”设计要求,能够支持人口信息管理重点业务系统一体化建设与应用,因此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需注意完善全员人口个案数据库,采集数据项完整、逻辑关系准确的人口个案信息。

(七)综合管理应用域
为加强卫生行政部门的全行业管理职责,实现业务监督的系统化和常态化。加快资源整合,实现跨机构跨业务系统的数据共享利用,需完善综合管理应用域,建设卫生综合管理平台,满足医务人员绩效评估、医疗机构绩效评估、统计报表自动生成、医疗质量管理、卫生人事管理、卫生财务管理、卫生物资管理、机构运营分析等应用指标要求。
市级卫生综合管理平台需特别满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醒、卫生数据采集监管等综合管理服务支持应用。省级卫生综合管理平台需满足卫生资源管理,卫生指标管理,卫生费用管理,标准规范管理,医疗服务监管,公共卫生监管,基本药物监管,医疗保障监管远程会诊机构、资源、服务的监管等综合业务管理及辅助决策支持应用。

三、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根据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要求,测评结果分为五级七等,而为加快推进测评工作,建设条件相对成熟、有积极性的省、市需结合自身实际对照测评标准指标对已有信息系统/平台进行标准化改造,以实现互联互通;根据各地业务实际,分析梳理现有系统与测评标准存在的差距并进行补充完善;也可邀请第三方检测机构参与共同打造符合互联互通标准的系统/平台。总体来看,根据互联互通成熟度测评指标,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提高标准化意识,落实区域卫生信息化标准
标准化是信息交换的基本原则,卫生信息标准化是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数据准确性的保证。由于医疗卫生行业内不同机构的信息系统之间存在着差异,导致数据来源不一致、统计口径不同、统计分析算法有异,进而影响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必定对区域医疗卫生信息系统的数据采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影响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数据的准确性,同时造成了大量的重复建设和信息孤岛。
国家开展卫生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就是为了通过测评加强卫生信息标准应用管理,促进标准落地,有效实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因此在测评指标体系中,涉及多个已发布的卫生信息化标准规范,主要涵盖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为重点的数据类标准、以卫生信息平台和主要业务系统为重点的技术规范类标准,以及医疗保障(新农合)、卫生管理等领域信息标准等。各评审指标主要依据的标准规范如表2所示。

不同评审指标将依据相应的标准规范进行评审,区域卫生信息化应严格遵循相关标准规范进行建设,并利用标准符合性测试工具完成自测。不同申报等级要求的指标数量不同,测评将考查平台中已实现的指标数量,根据平台覆盖的指标数量确定等级评分。

(二)提高数据质量意识,加强数据质量监控
数据质量是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医疗数据质量的好与坏,在短期内表现为应用服务器或数据库中脏数据堆积,直接导致了统计数据和指标信息的不准确,可信度下降,不能给管理者提供正确的决策依据,而长时间的数据积累,将使得脏数据的不良影响呈放大效应,直接影响医疗机构的生存和发展。
数据采集的质量更可谓是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命脉。只有数据质量达到一定水平才可以建立可信的健康档案,这些采集的数据是各类应用功能发挥作用的基础,同时唯有高质量的数据才可为管理者提供可信赖的分析结果,成为决策支持的依据。因此在平台建设过程中,必须加强数据质量监控,对数据采集的质量进行管理和评估。
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应建立数据质量控制的思路:通过制定严格的组织管理制定来完善数据质量,管控组织架构;建立统一的数据质量标准,通过技术手段实现数据的规范化、格式化;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可操作的管理制度,制定数据质量管控的规则;针对数据质量的影响因素建立数据质量管控系统,进行定期的数据核查。
需建立区域卫生信息数据质量监测指标,为平台监控和管理数据质量提供标准。主要包括:完整性指标,所有上传表单在各环节的数据量都需要进行记录,客观的记录数据上传情况;及时性指标,业务产生数据要求尽量及时上传,跟踪监测指标中将客观记录数据上传的时间和业务产生的时间;稳定性指标,各医疗机构是否每日根据要求向上级平台提交数据;准确性指标,根据所采集指标业务上的定义,对其结果的准确性进行检验;关联性指标,各个表单间如果有业务上的逻辑勾连关系,需对其结果进行校验。

(三)提高团队合作意识,构建完备的工作团队
基于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是区域卫生整体实力的体现,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业务多、范围广,工作量大。特别是各应用系统标准化改造与实施需要综合多方技术力量,如果缺乏一支既懂业务又有专业技术经验、人员相对稳定的技术队伍,难以实现相关单位密切合作、沟通交流,无法确保标准化建设的顺利开展。
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需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以需求为导向,构建完备的工作团队,成立相关领导小组,合理配置技术人员,并加大标准化专业人才引进力度,以提高效能为目的,优化现有人才结构和管理机制,促进标准化专业人才资源整合配置。以改造为契机挖掘并满足各业务领域需求,卫计委加强宣传引导,带动各医疗卫生相关机构全员进入信息化的工作氛围中。

四、工作展望
方位决定站位,站位决定走向。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全局性、系统性和长期性的工程。如何紧紧抓住区域平台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的契机,努力把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推向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是值得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思考的问题。
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业务面广、工作量大,在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必须紧跟测评工作的步伐,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分清轻重缓急,密切关注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在稳定的医疗卫生业务开展下,逐步梳理标准化顶层结构和数据,从点到面扩展深化改造,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实施区域卫生信息化工程。

南京一丹软件有限公司是行业领先的数字化建设厂商,核心产品包括产品化的电子病历、体检系统、临床路径、移动护理、供应室追溯、HIS、LIS、PACS等。是国家级高新企业,并通过双软认证和ISO9001质量认证。
业务咨询电话:400-600-5844
一丹软件官网:www.yidansoft.com

【本文标签】:

一丹医疗软件